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

不一樣的木曾路(六) – 危崖險地



牙岩
從木曾駒岳頂上往上松的下山路線,其實有兩條,分別稱為「上松A線」和「上松B線」。一般人下山會走上松A線,因為路徑較明顯,中途亦設有避難小屋。上松B線則比較少人走,部分路段頗為崎嶇,部分亦會草木叢生,不過沿途都有繩索引路,大致上不會迷途。我選擇上松B線,除了因為風景比較壯麗,也是為了此路線途經的瀑布。

走過「玉の窪山荘」,面前便是海拔2,826公尺的木曾前岳,山路在此三分。根據地圖,左邊不登頂的山路,就是上松A線,看來風化得蠻厲害;右邊的山路也不登頂,是往木曾福島的福島B線;而中間登上木曾前岳山頂的,才是我要走的「正路」。木曾前岳的東坡平緩,坡面仍被大片殘雪覆蓋,登頂的路部份藏於雪下,不過仍然依稀可辨,況且雲霧已散去,峰頂在望,就算找不著舊路,踏雪登峰,問題也不大。

越過木曾前岳,山路再次分道揚鏢,往左可接上松A線,往右則是上松B線,清楚不過。根據日本登山愛好者在網上提供的資料,上松B線因為比較少人走,部分路段會因草木叢生而路跡模糊,較高海拔的路段,多攀爬位,浮砂碎石,山路也較為不清晰。日本的山友在關鍵位置,都繫上了長長的尼龍繩索引路,略有拓荒穿越經驗的我,走起來更沒有問題。這類繩索,在很多熱門的山野地區都見得到,台灣一些國家公園的步道上就頗常見,曾經在馬來西亞沙巴攀登神山(1) 的朋友,對此也應該很熟悉。一般人會誤以為這是用來借力或輔助攀登的,其實這只是引路繩索,在台灣俗稱為「防迷繩」,主要是放置在一些容易迷失的環境,例如經常雲霧縈繞、又或者是熱門的夜攀路線。

十多公尺外的草叢中,忽然一陣騷動,並傳來「呼嚕呼嚕」,一隻身長近1.5公尺的動物在草叢中鑽出來,停下約二十秒,我還來不及拿出照相機,牠又「呼嚕呼嚕」地消失在草叢中。我也看不清楚是什麼動物,只看到體型、毛色都像野鹿,但聽叫聲,又似是野豬一類。也許是出於自我安撫,當時幾乎很肯定那絕不是野熊,事後回想起來,又覺得有這樣的可能。

沿著防迷繩穿過了灌木叢生的地段,眼前是懸崖上一座插天的奇岩,巨岩頂上尖削,兩側是一瀉百尺的狹窄深谷,谷下怪石嶙峋,這是上松B線途中海拔2,676公尺的「牙岩」,「牙岩」之名,大概就是得自尖削如牙之勢。山路在牙岩與崖壁之間的「牙罅」穿過,這一段陂度陡峭兼且滿佈鬆脫碎石,攀越時需要格外小心。經過牙岩險地之後,是一片大面積的塌方,部份山路,已隨崩塌的山體消失於谷底之下,需要覓路繞過,部份山路依然可以通過,但塌方已擴展至路旁,我幾乎是貼著崖邊而過。過了塌方地段,山路轉入山谷,又再次在植被中時隱時現,不過這裡仍多是不高的高山植物叢,前面遠處的地勢和路跡都可以一目了然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(1) 神山:正式的名字是京那峇魯山(馬來語:Gunung Kinabalu),位於馬來西亞婆羅洲北端沙巴和砂勞越地區的京那峇魯國家公園。主峰Low’s Peak,海拔4,093公尺,是東南亞的第一高峰,高聳入雲。當地人相信,經常雲霧縈繞的山頂之上,是祖先靈魂的安息之所,所以被稱為「神山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